Menu

百花齊放

2016/09/18 醫師納勞基法,配套措施行得通嗎?



聯合報 鄧桂芬╱報導

受雇醫師納勞基法倒數3年,首要衝擊就是醫師人力缺乏,衛福部為此祭出10項配套措施,但為了彌補人力,卻是拉護理人力填補,包括專科護理師及規畫開放的醫師臨床助理,另擬開放診所醫師回醫院輪流值班。護理團體、診所醫師不免搖頭,認為做好分級醫療,才是根本解決之道。

當醫師工時受限後,首要的影響就是人力不足。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,10項配套措施中,增加臨床醫療人力的措施就占5項,包括新增「醫院整合醫學專科(Hospitalist)」、增加專科護理師人數、新設醫師臨床助理、增加公費醫學生數,另也研議修正醫師執業登記規定,以利醫院支援人力需求。

醫事司科長賴貞蘭解釋,目前醫師執業登記以一處為限,若要支援其他醫院,或到居家社區提供長照服務等,得先向地方衛生局報備支援,行政程序繁冗。若修正醫師執業登記規定,醫師可多點執業,診所醫師也可挹注醫院的值班人力。

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曾梓展指出,診所醫師會出來開業,就是因為醫院太血汗,現在要求診所醫師回醫院幫忙,若只是臨時人力調度也許還肯,長期不可能願意。而且醫院不熟悉院外醫師,診所醫師也不熟悉醫院流程,「病人敢把自己交給診所醫師嗎?」

曾梓展說,衛福部做法類似美國開放醫院制度,但美國醫師和醫院是合作關係而非雇傭關係。當然,此項配套非完全不可行,可是需長期布局才可能達成,但醫師納勞基法在即,短期內無法達到效果。

此外,近日以開放醫師臨床助理的反對聲音最激烈,因選材對象來源分別為「萬年實習醫師」及有2年以上臨床經驗的專科護理師,且還是協助醫師值班的主要補充人力。

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高靖秋表示,國內建立專科護理師制度後,已培訓5000多人,都是協助醫師的臨床業務,若還要再增一個「助理」,角色分工不清,且醫師不夠,應補充醫學生人數才是,怎麼會是搶護理人力去填補?

另高靖秋也質疑,萬年實習醫師既然考不上醫師執照,就代表不夠資格當專業人員,改成當「助理」,恐有「密醫合法化」嫌疑,民眾就醫品質堪慮,開放醫師臨床助理令人匪夷所思,她不支持開放。但台大醫學院長張上淳認為,醫師助理可減輕過去醫師負擔的文書或行政工作,讓醫師專心做醫療照顧。

張上淳表示,必須檢討的應是醫療服務總量,健保分級醫療制度未落實,導致民眾到處「逛」醫院,造成不必要的醫療浪費,應教育民眾珍惜醫療資源,提高轉診制度強制性,讓輕症民眾回歸基層診所, 醫學中心專職照顧急重症。另應維持醫學中心較高的健保給付,讓醫院不需擔心收入,而搶著看小病。

賴貞蘭坦言,分級醫療也是配套措施之一,卻是最難做到的部分,需花時間向民眾宣導。至於醫師臨床助理是扮演醫師的助手角色,例如協助醫師手術拉勾等,不能獨立執行業務,有別於專科護理師。由於醫師臨床助理新制還在規畫中,會廣納各界意見。

刊登日期:2016/09/18 | 點閱率:748